一、 软翅风筝的定义及简介:
是我国最为常见,普及度较高的传统风筝之一。此类风筝的升力片由一根主翅条和翅形的蒙面组成,因两翼下部无硬性结构,”随形剪就,而没有’ 骨’ ”,被称为软翅风筝。软翅风筝放飞时,风从两翅蒙面的下方逸出,形成上升的力,故而有较好的起飞性能。
二、特点:
与硬翅风筝不同,软翅风筝的中心骨架多为立体的结构,放飞时,两翼微微拱起,也可以轻轻颤动,模仿禽鸟、昆虫、蝙蝠、金鱼时几可乱真,并且颜色格外鲜艳亮丽,引人注目,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较为典型软翅风筝的有鹰风筝、蝴蝶风筝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软翅风筝在继承原有的表现内容和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传统的软翅风筝多为竹骨架,以绢或纸糊面,多用手绘。现代大批量制作的软翅风筝尝试以玻璃钢、碳素杆等新材料为骨架,采用格子布、防雨绸印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但大大降低了软翅风筝的制作成本,也使其具备了携带方便的特点,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欢迎。
三、分类:
1、根据大小分类:较为传统的分类方式,一般认为0.3-0.4㎡为小型软翅风筝,0.6-0.7㎡为中型软翅风筝,0.9到1.0㎡为大型软翅风筝。
2、根据结构分类:有单层、双层、多层等。一般情况下,鹰、凤凰、蝙蝠、蝉等鸟兽昆虫和人物(如雷震子)风筝多为单层,蝴蝶既可做成单层,也可做成双层。金鱼风筝是比较常见的多层风筝,可以做成2-3层。
3、根据作用分类:分为玩具类风筝和观赏类风筝。玩具类风筝多为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更注重风筝的娱乐功能,采用新材料和工艺,具有颜色鲜艳、成本低廉、放飞稳定、便于携带的有点。观赏类风筝则要求精工细作,追求结构精巧,形象逼真,起飞效果好。
4、根据题材分类:可分为鹰风筝、蝴蝶风筝、金鱼风筝、蝙蝠风筝、人物风筝等。其中,蝴蝶风筝是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软翅风筝,色彩绚丽,放飞简单;鹰风筝则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最爱,因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放飞时可给人“鹰击长空”的视觉享受;金鱼风筝具有飘逸、灵动的独特魅力,加上软翅风筝飞行稳定的特点,好像“鱼”游到了天上;蝙蝠风筝则寄托了风筝作者的祝福;人物风筝以神话故事、仕女为主要题材,如潍坊工美风筝博物馆中的《洛神》《哪吒闹海》《仙鹤童子》等,仙鹤童子风筝取材于潍坊民间传说,并于乾隆年间传入宫廷,寓意长寿吉祥,是老潍县城派风筝的代表作。
四、选材及工艺
1、风筝骨架的选材:翅骨要有韧性,还须有一定的强度,传统软翅风筝一般选用毛竹中段,以毛竹中段的竹皮或竹青为佳,削平整、光滑,防止刮伤蒙面。其他部位的骨架应当根据需求选择竹条,不直接承受风力或受风力较小的部分可以使用较为柔软轻盈的梢段毛竹。
2、风筝蒙面的选材:要求强度大,韧性高,透气量小,可选用宣纸、绢等传统材料或无纺布、格子布等新型材料。根据题材的不同,风筝蒙面的材料选择也不一样。鹰风筝的蒙面应当选择强度更大、略厚而坚韧的材料,避免放飞时鹰的翅膀产生颤动。其他题材的风筝,如金鱼、蜻蜓等,可以选择薄而轻的蒙面材料,表现翅膀轻盈、灵活的特点。
3、风筝的糊制:需根据纸张或布料的纹理进行裁剪和裱糊,翅上多用卷边,以增加黏合强度。因软翅蒙面受力大,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缝边”或“粘边”,以保证蒙面和骨架的贴合。
4、选色、绘制:传统的风筝颜料有锅烟子、花青、紫高等。如今使用较多的有品色、彩色墨水、印刷色等。
五、潍坊工美软翅风筝:
潍坊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产地和染散地,对中国传统风筝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极大贡献。近年来,潍坊工美积极挖掘和发扬老潍县传统的“城派”宫廷风筝制作技艺,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潍坊工美的“城派”软翅风筝,“不重自然形似,而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 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风筝_图文_百度文库),
作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收藏品,潍坊工美“城派”软翅风筝还具有以下特点:
1、“城派”风筝曾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贡品风筝,具有宫廷艺术的特色。
2、对风筝作者有极高的要求,需要艺人同时具备一流的扎制手艺和高超的工笔画技巧,或需风筝扎制艺人与画家携手制作。
版权所有©:潍坊工美风筝集团-潍坊工美风筝博物馆 鲁ICP备15031105号-11
地 址:潍坊市向阳路卧龙街潍坊工美大厦
电 话:0536-8328066 / 8321678 手 机:13853633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