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放风筝,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都是一项民间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追寻风筝的起源,远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能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创立了墨家学派参与百家争鸣的墨翟(公元前468年一前376年)作为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时对光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原理也有精辟研究,风筝由他发明似乎顺理成章。2000年11月1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2000-20《古代思想家》纪念邮票一套6枚,其中“墨子”画像面值80分。另据《鸿书》记载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墨子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久居鲁国),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在现今的山东省境内。
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术的发明,风筝的扎制不断演变、发展。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察的重要工具,甚至带上“火药”充当进攻的武器,故被公认为人类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把风筝列为堪与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的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大唐盛世,纸鸢开始在民间流行,并形成清明时节放风筝的迎春习俗。1963年6月1日,邮电部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发行特54《儿童生活》特种邮票套12枚(同图分有、无齿孔两种),最后一枚面值20分邮票名为“春天来了”,描绘的是一个北方小男孩手持一只燕子风筝准备放飞,画面透出乍暖还寒的初春气息。这是首枚中国风筝民俗题材邮票。五代时期(公元10世纪),毫州刺史李邺,在纸鸢上装制竹哨,一飞冲天风入竹哨,声如筝,遂得名“风筝”。到宋代,放风筝大多嬗变为纯粹的娛乐游戏活动,风靡宫廷、市并。扎风筝因之成为一门民间手工艺,做工日趋精美,令风筝兼具玩具和工艺品的特征。明清以来,中华大地逐渐形成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四大风筝中心。
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虽经考证系假托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然仍不失为中国第一部关于风筝艺术的专著。1980年5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的世界第一套中国风筝专题邮票T50《风筝)特种邮票4枚的图案就全部选自《南鹞北鸢考工志》。
按照骨架造型和起飞原理,中国风筝可分为硬膀和软翅两大类型,T50表现的四只均属硬型北京“沙燕”风筝。面值8分“雏燕”翅上绘荷花,喻“新荷出水”;面值8分“瘦燕”肩、尾、腰部绘蝠、桃子,喻多福多寿";面值8分“半瘦燕”肩、尾绘4只蝴蝶,两翅绘编蝠组成的圆形图案,喻“蛱蝶寻芳,百幅骈臻”;面值70分“比翼燕”双头燕两翅绘蝶恋花图案,喻比翼双飞,白头偕老”。
1984年起,山东潍坊市定每年的4月1日为风筝节,创办国际风筝会。经国家体委同意,1986年在举办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同时,创办了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以后每年一届。从第二届开始,风筝比赛列为国家正式体育比赛项目,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风筝竞赛规程》。
第五届国际风筝会期间,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个代表团(队)一致推举潍坊市为“世界风筝之都”。第六届期间,成立了第一个世界性风筝组织国际风等联合会,总部设在谁坊。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风筝由此融入新的开放内涵。乘此势头,原邮电部于1987年4月1日续发T15《风筝(第二组)特种部票一套4枚。选取山东潍坊及京津等地民间软、平板、立体等三大类有代表性的风筝:面值8分“鹰”为软翅类九头风筝面值8分“龙头蜈蚣”为立体类龙头风筝;面值30分“八卦”为平板类八卦风筝;面值30分“风凰”为软翅类风筝。
与T50静态地展示相对应,T115采用同面值票二连印的形式,票图背景统一用深浅的蓝色调装饰成云彩,列呈连续起伏状态;4只色彩浓艳、描画精美、极富喜庆气氛的风筝一律仿佛朝向地面的放飞者,既造成一种仰视感,又拉开和背景云彩的距离,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最终达到风筝似在天空飘逸的艺术境界。
在传统中国风筝中,关于神话、鬼魂、神灵的题材很多,如麻姑寿、麻姑骑风、八仙过海、魁星点状元、寿星、哪吒闹海、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钟馗捉鬼、刘海戏蟾、雷震子等等。因此,风筝又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台湾省1993年8月14日-19日首次举办台北亚洲国际邮票邀请展,地处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国多米尼加联邦邮政特以一款《中国伞状风筝》小版张助兴,上排左起6枚票图案依次是扎成别致的中国伞形的“嫦娥奔月”、“丹凤朝阳”、“钟馗捉鬼”、“猴王孙悟空”、“洛神”、天女散花”等六个典型中国神话传说题材风筝,面值均为1,65美元。这是海外邮政发行的第一套中国风筝专题邮票。无独有偶,我国首都北京19年第一次承办国际性正式集邮展会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引发全球性“中国事物”题材邮资票品发行热。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挤身其间,从1996年3月10日起陆续推出三种名为《米奇畅游中国》的纪念小版张,设计者巧妙地借助如今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美国迪斯尼动画剧大明星米老鼠“米奇”和它的卡通伙伴,以拟人化的旅游者身份一一介绍中华大地美不胜收的人文风情和自然物产,可谓中西结合。米奇”正放飞的风尽管亦经过了卡通化地夸张处理,但仍能眼看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龙头蜈蚣风筝。
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澳门地区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近百多来当地民风始终保持同内地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扎制、放飞传统风筝的习俗自然也不例外,且充分体现南派风筝在绘图、造型方面讲究色彩浓艳、结构精巧细腻的地域特色。1996年10月21日澳门葡澳当局邮电司为参加在我国台湾台北市举行的第十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发行S121《风筝》邮票一套四枚。香港区域市政局每年举办风筝节,期间一个主要活动项目是两年一度的国际风筝比赛。1998年11月15日,回归后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署发行《香港风筝》邮票一套,小全张一种、两地选题竟有3枚相近:澳门面值3.5澳元和香港面值1.30港元的都是“蜻蜓”风筝,象征春天;澳门面值3.5澳元和香港面值3.10港元的都是“蝴蝶”风等,象征美丽;澳门小型张面值8澳元“龙头蜈蚣”和香港面值2.50港元“巨龙”都是龙头蚣风筝,象征权力。其余澳门面值3.5澳元为“猫头鹰”风筝、面值3,5澳元为“肥燕”风筝;香港面值5.00港元为“金鱼”风筝,象征幸运.
1998年11月1日、2000年11月20日,成立不久的国家邮政另辟径,透过中国邮政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宽大片幅,分别以1999普通型第一组6枚(面值为40分,售价1.00元)和200通型第一校(面值为60分,售价1.20元),表现《中国民间艺术风筝》。前者将选自北京玩具协会费保龄、马家树、关宝样等的风筝作品:花篮风(“百花齐放”)燕子风(“双燕报春”)、金鱼风筝(“年年有余”)、仙风(“松鹤延年”)、编蝠风筝(“幸福美满”)、蝴风(“彩蝶飞舞”)纳入工艺品范畴,而背景仿木则版画手法单色勾勒古代民间放风筝(增加了串式风筝、桶式风筝等中国风筝品种)的场面旁缀书法文字记述,未脱民俗文化气息。后者随笼鸟、水饺、对襟衫、瓜皮帽、门神等平头小民的玩意儿然入画,冠以“民风·雅趣·风筝满天”的名堂;两个東辫古装小儿嬉笑着各自放飞蝴蝴和鹰风筝,近景鹰风筝上装点的立体龙形图案等细节部分一览无余,突显中国风筝扎绘技艺的神韵。曾几何时,山东潍县风筝艺人根据我国“尊龙”传统,吸收了当地木版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中有关龙的艺术元素,对传统风筝推陈出新,将头改装成龙头扎制出了串式“龙头”风筝这一大胆的创造,符合华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观点,加之其精湛的扎制工艺、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和最佳的放飞效果,“龙头蜈蚣”风筝很快普及。进成为和龙舟、舞龙等一样的举世公认的中华民象征物之一。1999年10月1日,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北美的加拿大恰在当日为配合该国集邮月活动发行集多种新潮设计、印制手段于一体的《风筝)异形不自粘邮票一套4枚,内容则是一只中国龙头风筝(该风等由中国西安张天伟设计,以风为动力,经机械传动,带动龙的双眼球左右转动,下巴开合,舌伸缩,系首创的动态龙风筝、一只日本风筝、一只欧洲特技运动风筝和一只军用风筝。面值46分加币的“中国龙头蜈蚣风筝”邮票设计成横圆形。2套共8枚邮票,另加2枚同样是异形的副票,以蓝天白云图案的底纸制作成小本票一种。展开像小全张,立时给人万千风筝竞翔天的感觉,小本票封面采用类似的构思,唯风筝品种略有不同,其中“长翅膀的男孩”风筝由华人魏芳设计,完全是中国化的造型。
2001年,台湾省邮政部门于7月13日发行特425风筝邮票一套4枚,面值各为5元新台币横连印。龙是中国人心中最具地位的吉象征图腾,举凡食农住行皆可见龙的踪影,高挂空中的龙更有飞龙征样的寓意;”凤风筝”因凤与龙皆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样物,具祥璃的意义,凤的彩华,是制作风筝常用的图案:与众不同的是,这次放风筝的凡间男女老少有机会享受的米老鼠”待遇”一并人邮。至此,海两岸四地都已发行了中国风筝专题邮票。
版权所有©:潍坊工美风筝集团-潍坊工美风筝博物馆 鲁ICP备15031105号-11
地 址:潍坊市向阳路卧龙街潍坊工美大厦
电 话:0536-8328066 / 8321678 手 机:13853633869